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2013年11月17日上午,中國城市規劃年會進行了議題為“鄉村規劃:特點與難點” 的自由論壇交流,在會上,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李志剛從珠三角地區鄉村規劃工作出發談了對鄉村規劃的看法。
李志剛教授首先談到,在接觸得較多的廣州、深圳、珠三角地區的鄉村規劃工作中,感觸到各種問題和思考。尤其珠三角地區城鄉互動特別劇烈,鄉村轉型特別明顯甚至快速,矛盾也特別突出?;谶@些工作實踐,李志剛教授談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是一個基本問題,城市規劃管理的有限性和現實社會的復雜性的矛盾,是擺在我們規劃師面前的一個現實的矛盾、現實的問題。解決這個矛盾的一個突破口可能是我們要從這種摩天大樓的觀察、城市觀察、世界的視角轉向更加身臨其境的視角。我們目前的鄉村規劃甚至全國城市規劃的方式和語言都表現在追求規范化、標準化,甚至是運動式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但實際上我們面對的空間對象背后包含很多復雜的要素,這些變化要素之間是一個協同作用,任何一個環節的改變可能會帶來整體的綜合的變化,也就需要綜合的應對策略。當城市規劃遇到鄉村的時候,面臨著一個難題同時也是一個機遇、一個窗口,去實現規劃本身某種程度的轉型。
接下來,李志剛教授談了對鄉村規劃的幾點看法:第一,我們可以在推進鄉村規劃的過程當中去實踐工業文明標準化的要求。目前的鄉村規劃,我們可以把他視為規劃的旅行,規劃從城市走向鄉村去傳播,由城市到鄉村是一種從主體向邊緣的推進。城市文化、城市生態和鄉村文化、鄉村生態并沒有高下之分,鄉村也有其先進性,我們應該發掘其先進的一面。第二,并沒有絕對的鄉村,今天的鄉村實際上是充滿了城市元素的鄉村,實際上城市早就來到鄉村了,這個過程當中鄉村已經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比如珠三角的村民不再把土地視為一種鄉土情懷和養殖的重要資源對象,而是把土地視為資本,可以交換和拋棄的一種對象。鄉村文明已經被輕視了,我們要重建鄉村,重建鄉村文明。第三,鄉村規劃需要從空間結果走向更加講究過程互動和強調融合的新的規劃方式。我們常常采用劃分的方式處理空間問題,把空間劃分成各種級別,或者各種特征、各種類型。但是這個過程中這些要素是無法窮盡的,并不能真正的窮盡式的實現對這些地方的理解和評估,這種結果是藍圖式的或者空間結果式的。鄉村的規劃中,我們要跳出鄉村來看鄉村,從鄉村與城市的互動關系的角度上去操作這些鄉村規劃。第四,視覺問題。我們將要建設的市場社會,特別注重視覺多過其它例如嗅覺、聽覺、感覺、感知,但實際上真正的生態文明世界,美麗的不一定是健康的。在鄉村建設的節約時代要考慮得更多的是鄉村的功能和存在,而不僅僅是視覺。更多的發掘傳統生活方式,和人的認同,以超越物質文明的方式去發掘農耕文明,發掘鄉村綠色環保的技術手法并發展推廣利用。第五,鄉村規劃要保持足夠的彈性,因為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鄉村是以變化為主題的,以應對城鄉極為劇烈的變化為核心,所以要做統籌的考慮和區域性的彈性安排,把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結合起來。
最后,李志剛教授總結說,鄉村規劃的實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遇,我們可以在鄉村推動更多社區規劃的實踐,把鄉村作為一個社區實現他的社區建設和社會建設,從空間規劃轉向社區規劃。這種規劃本身的綜合性、建設性以及對相應的人居、環境、社會、制度等的關注和重視更為重要。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